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感染大肠埃希菌后家蝇幼虫血细胞来源的初步研究
马元芬,刘晖,晏容,贺莉芳
摘要1093)      PDF (327KB)(1059)   

目的 探讨家蝇3龄幼虫感染大肠埃希菌后大量增加的血细胞来源。方法 观察对照组及感染大肠埃希菌后4、8、16 h组家蝇3龄幼虫血淋巴的血细胞总数(THC)变化;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前后各组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周期的变化。结果 感染后4、8、16 h组THC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增加,感染后8 h组THC最高,达(38 920±2274)/μl;对照组幼虫血细胞增殖指数(PI)为15.98%;感染后各组G2/M期和S期细胞增多,PI值均明显增加;感染后4 h组PI值最高,达44.34%。结论 家蝇幼虫血细胞自身具有分裂能力,是其造血功能的重要补充。

2010, 21 (3): 199-200.
滞育对家蝇幼虫蛋白质和核酸的影响
刘流,贺莉芳,刘晖,晏容,万启惠
摘要1084)      PDF (398KB)(1041)   


【摘要】 目的 观察家蝇3龄幼虫滞育前后血淋巴中蛋白质及组织匀浆脱氧核糖核酸(DNA)、核糖核酸(RNA)的变化,探讨家蝇幼虫滞育发生的生化机制。方法 低温诱导家蝇3龄幼虫滞育,经SDS?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非滞育组及各滞育组血淋巴蛋白组分变化;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非滞育组及各滞育组RNA和DNA含量。结果 (1)滞育组和非滞育组家蝇幼虫蛋白条带数目无变化,只是滞育20 d组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非滞育组,其中以85 kd处最明显,光密度值为203 475.69。(2)各滞育组DNA均比非滞育组明显降低;滞育10 d组、15 d组RNA明显降低,滞育20 d 组则明显升高;RNA/DNA在滞育10 d组、15 d组明显降低分别为0.598、0.546 μg/mg,滞育20 d组则明显升高为1.337 μg/mg。结论 滞育家蝇幼虫体内可能无滞育关联蛋白(DAP)的存在,RNA/DNA比值的降低和升高可作为家蝇幼虫滞育开始及滞育结束的信号。

2009, 20 (2): 119-121.
大肠埃希菌感染后家蝇幼虫血清中3种酶活性的变化
晏容;刘晖;贺莉芳; 万启惠
摘要1060)      PDF (144KB)(733)   
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感染对家蝇3龄幼虫血清中3种酶活性的影响。方法 (1)用比色法分别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家蝇3龄幼虫血清中酸性磷酸酶(ACP)及过氧化氢酶(CAT)活性的变化。(2)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家蝇3龄幼虫血清中二酚氧化酶(DPO)活性的变化。结果 (1)大肠埃希菌感染后各时间组血清中ACP及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( P<0.01)。其中ACP及CAT活性分别在感染8和16 h达高峰,其值分别为(107.9±3.5)U/100 ml和(174.6±4.7)U/ml,然后逐渐下降。(2)家蝇幼虫体内存在DPO,且感染后4 h DPO活性上升,16 h达高峰,其值为98 805.39,之后下降。结论 大肠埃希菌感染后家蝇3龄幼虫血清中ACP、CAT及DPO活性均增强,提示这3种酶在防御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家蝇幼虫血细胞荧光染色法的形态观察
刘晖;晏容;贺莉芳; 万启惠
摘要1002)      PDF (321KB)(1066)   
目的 用荧光染色法结合相差显微镜观察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的形态、分类。方法 应用吖啶橙和碘化丙啶对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进行染色,荧光显微镜结合相差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形态特征并进行分类。结果 (1)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可分为原血胞、浆血胞、粒血胞、珠血胞、类绛血胞5类。其中浆血胞又分为大核浆血胞和小核浆血胞2种。(2)家蝇幼虫原血胞在相差显微镜下容易辨认,通过荧光染色后特征不显著。(3)家蝇幼虫粒血胞与大核浆血胞、珠血胞与小核浆血胞在相差显微镜下容易混淆,但在荧光显微镜下很好区分。结论 用荧光染色法结合相差显微镜能揭示未知的昆虫血细胞特征,并能正确地将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分为5类。